当前位置: 必威 >> 新传学子 >>
【暑期三下乡】张俊:脚下有泥 与事实0距离

安徽师大2018级新闻学“深入最后一公里,调研县级融媒体”调研团队采访到了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张俊。

“这个村我来过。”这是张俊在采访时常说的话,不是东至本地人的张俊自从2015年入职后,通过各种各样的采访,把东至县城走了个遍,把各个乡镇摸得非常清楚。

张俊工作照

东奔西走 深入一线

“你们这些记者,天天这个村那个村地跑,危险得很,就不要进来了。”这是疫情期间,一位在村门口看守的村民和张俊说的话。他说的是事实,自从大年初二接到通知,到四月中旬疫情好转,什么村有密切接触者,有情况,做记者的就得跑,张俊说。

疫情期间,张俊东跑西跑,跑遍东至县十五个乡镇,但却没回一次家。张俊的家就在驱车不到两小时的贵池,不回家,是疫情必要和无奈之举,东至是池州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作为记者要深入一线,自己就像那位看守的村民说的“危险得很”,“放假也不回去,等于自己在这边隔离嘛。”他说,但这样就不能回去看看一岁多的孩子。

“今年就是特殊加特殊,疫情来得突然,汛情也来得迅猛。”到了四月中旬,东至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们终于恢复了正常的工作,但两个多月后,突然的汛情又让这群记者进入了“战时”状态。

从七月七号暴雨开始,到八月八号汛期的第一个休假,整整一个月,从大坝抢险到灾后重建,张俊又是十五个乡镇地拍摄。“基本上天天都在跑,就比如早上去了昭潭,下午又去了80里外的木塔,一天基本两条稿子。”张俊说。

时感劳累 负重前行

张俊的手臂上有着一条非常明显的黑白分界线,张俊指着这条线说:“这很正常。”无论是谈及被汗水浸湿衣袖还是被雨水打湿裤腿,张俊说得最多的就是“这都很正常。”

“汛情期间有天去木塔乡采访,在去的时候水就一直在涨,但车子还是可以从漫水的道路过的,但是回去的时候,车子要过去的话那就要报废了。”张俊说,这种被困的窘境他在其他乡镇遇到过多次。

东至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每年汛期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汛情,因此每年汛期张俊都会独自一人扛着近二十斤重的相机,打着伞,在各个有险情的地区拍摄记录,有时是从早到晚,有时则是从晚上到凌晨,回到家常常倒头就睡。去年汛情,张俊曾在两天之内跑完全县所有乡镇,回忆起那段经历,他说,实在是太累了。

真实记录 为民发声

一本、一笔、一包、一伞、一话筒、一摄像机,这些就是张俊每次外出采访的会带的“武器”,“晴带雨伞,饱带干粮。”即使是晴天,张俊也会带着伞,毕竟”吃饭的东西可不能淋坏了。

F7273

F7273张俊采访用的笔记本

这些“武器”里,手掌大小的采访本不知换了多少本了,但每一本都落得一个外皮破旧、满布裂痕的下场。小小的采访本里记录着他东奔西走的“战绩”,每次采访,本子上面都有着当时的记录,字虽然不漂亮,但是条理清晰,大到“两会”会议记录,小到百姓叙事,一张张采访记录,就是后续一篇篇稿件最初的样子。

“跑新闻治好了我多年的晕车。”张俊笑着说,从小就晕车的他,入职一个月后,几乎再也没有晕过车,“新闻就是跑出来的,不管疫情汛情,大事小事,到现场这就是记者应该做的事。”他说。(图、文/吕雯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