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必威 >> 新传学子 >>
【新传学子看安徽“融长”】小喻老板:借农庄,撑起主客之间的那扇窗

      喻永飞已经习惯了清晨5点通往仙霞镇的那条公路,从小渔农庄的生意渐渐萌芽时起,他开始适应这种早上忙碌的规律性生活。

      在从千秋村出发去仙霞镇购置食材之前,喻永飞往往会提前半个多小时起床,除了考虑今天的菜单,他还会顺手煲上一锅南瓜粥和一锅鸡蛋,看看手表上的时间,计算着客人醒来正好吃早饭。

      喻永飞选择的食材有所不同,他会去农民百姓那购买价格稍贵但口感较好的鱼肉和蔬菜,“既然是农家乐,肯定要给客人满意的农村体验,农家饭菜就很重要。”

      和大多数千秋畲族村的农家乐一样,喻永飞开的小渔农庄基本上都接待着来自江浙沪地区的游人,这些游人操着与畲乡当地人不同的口音,有着与安徽人不同的饮食口味和生活习惯,却能够因为农家乐群体而相互连接。当喻永飞发现江浙沪游人开始不断适应和回头时,那一刻他认识到,村庄的旅游经济开始慢慢苏醒,而农家乐作为本地和外地之间联系的纽带,开始成为本地居民省际所依靠的“故乡”、外地游人情怀所寄托的“他乡”。

造一处关口,成全生计上的停留

      在杭州的生活瓜熟蒂落之后,喻永飞搬回到老家畲乡千秋村,他辞去在节能灯生产工厂的厂长职位,退掉租房。

      那是一个静谧无声的夏夜,被工作平淡无味困扰的喻永飞回老家住了一晚。深夜里,他听到门外的蝉鸣蛙叫,“当时闭着眼睛,觉得好美啊,就萌生了回老家的想法。”与此同时的畲乡,已经有零星地几家农家乐开始成规模的发展起来,有过些许经商经历的喻永飞谈到,“大城市存在的物质和心理压力使得人们更加向往山间农户里充满‘土’味的生活,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便拿出工作十几年的积蓄在太子坑环湖公路边盖起了小渔农庄。

      喻永飞和浙江的缘分开始于早期的工作经历。2001年,二十出头的他选择了离畲乡很近的安吉县工作,对于像他这样的畲乡年轻人来说,家乡贫穷落后还资源机会少,去隔壁相距不到六十公里却相比富庶许多的浙江打拼,是最好的谋生方式。

      喻永飞的父亲善于交谈,在很多抉择上都是口头反对却默默支持,宽松的生长环境赋予了他“想到就尝试”的思维,使他在工作上也尽显天赋。三个月成为班长,半年就当上了车间主任,喻永飞也没想到自己这么顺利,甚至失去了人生起落的情绪感。

      能和员工打成一片,能站在老板角度想问题,在喻永飞看来,远离故乡的工作虽然乏味,但的确给了他很多谋生方式上的成长。说起这些,喻永飞喜欢用“精明”这个词来形容浙商,他发现无论什么行业,浙商总能在思维上比别人更用心,那些生意上多花的小心思很有可能就是成功的关键。

      后来,他返回畲乡创业,从空白开始延伸,“如果不回来的话,我下一步可能就是副经理了。”

跨一座山岭,窥探局外人的智慧

      很长一段时间里,喻永飞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农家乐经营模式。因为起步不够早,旅行团已经和早期的农家乐达成了协议,这种大批客人的订单只有在别家满客的情况下才轮得到他。“不仅有旅游团在中间拿利润,那些把客人分流给你的农家乐还会赚取差价,这样搞下来,剩不了什么钱赚了。”

      小渔农庄是2014年春节以后开始正式营业的,那时候的畲族乡基础设施差、路况不好,连日常的饮水用电供应都有时间限制。但喻永飞认为,最难的是没有任何经验分享,一路摸索下来发现现实和理想是区别很大的。这种理想化体现在农家乐的构造上,一开始二楼的湖景房是构建成玻璃房的形式,预想着客人在晚上能够观看星空夜景,但后来发现不管是空气还是室温都存在着问题,包括门口的架构、帐篷的材质,每个方面都经历了一定的磨合期。

      一年后,喻永飞决定改变经营模式,妻子王姣也有着相同的想法。“大概是前两个月吧,经营状况太惨淡了,没经验嘛,只能咬咬牙坚持下去。”说完,他看看妻子,他明白艰难时期里妻子给了很多的支持。那段时间里,他天天和门前来往游客聊天,江浙沪的一些游人渐渐成为他早期的客人。这些游玩过许多农家乐的客人对喻永飞的影响很大,“早期所有的经验都是来自于客人,他们会以浙江长兴等地农家乐为例,给我们的服务提意见。”

      喻永飞没有停止在原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还跑完了浙江的十几个代表性农家乐。他带着妻子孩子一家三口装作普通客人入住,用体验的形式来预想可能的极端情况,通过观察别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搞清农家乐到底应该怎么经营。学经验的时候,喻永飞会用挑剔的眼光去看问题。比如说一会跟老板表示菜不够好吃,一会就是酒水不够,再一会就是床单有点脏,“总之,我会提各种各样客人可能会提的问题,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不光如此,喻永飞学习到的很多做法也远远领先了村里的许多农家乐。为了给客人提供更多不同选择,他将价格从单一的一档变成了五档,这充分考虑到了客人的分层化。

      喻永飞深刻记得,沉寂许久后的第一批上海客人是做生意的老板,曾经告诉他:“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道理。而他自己也知道,做实实在在的生意比什么都强,只有自身完美了,才会有更好的结果。

      现在,他找到了一种简单的经营方式:服务态度和待人之道。

行一条独径,寻求相逢中的余声

      喻永飞始终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和模式,他没有参与星级评选,没有和其他农家乐一样找大厨参加联合厨艺大赛。在他的想法中,实干比虚名更重要。他坚持认为,如果客人没有感受到你与众不同的服务,那挂着五星级的牌子也会底气不足。

      为了营造家的气氛,喻永飞对待客人始终是热情、细心和理解,因此老顾客们都习惯叫他“小喻老板”。

      农庄的客人都是自驾游为主,朋友间相互介绍而来,喻永飞相信口碑宣传的作用。同时,所有的顾客群体也是以回头客为主,按照客人的说法,这就是典型的浙江农家乐的特点,而且非常适用。农庄的一位客人认为,“农家乐的生意链要想不断,就要留住回头客,这是浙江农家乐做成功的原因,也是畲族乡农家乐尚且不足的原因。”

      维系回头客的一个纽带是“带头人”,也就是组织和介绍农家乐的关键人。这个“带头人”一般会作为定金支付者出现,小渔农庄为了表示感谢总会帮忙定旅游景点,临走时还会赠送土鸡蛋、山笋等土特产品。喻永飞说:“总要有点人情味儿在里头,我们都像老朋友一样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农家乐和酒店最大的不同。”

      但喻永飞和很多客人都有着纽带联系,因为出去闯荡见过世面,他有着和浙商一样的大方慷慨,不会和客人站在对立面。考虑到习惯不同,喻永飞在每个房间有木制衣架以外,也打制了衣柜。这几天,他在着手安装电扇,当其他农家乐在为了赚取空调费不退步时,他更多地考虑到顾客体验。为了表示肯定和认可,客人经常带玩具零食给儿子轩轩,还赠送了一条田园犬,取名“支付宝”。

      喻永飞懂得学习经验的重要性,一旦农庄不是太忙,就会重新带着家人去别的民宿和农家乐体验。他还会在体验中预演各种问题,观察这些行业典范是如何化解状况,也会寻找它们的亮点,将好的创意默默记下。他幻想着,就算不开农家乐了,也可以住在这么一个用心设计的、融合地域特色的房子里,然后感慨一声:“好美啊。”

      对于喻永飞来说,农庄修建的想法萌芽到付诸努力,过程是一场“天真而幼稚”的冒险。而对于房屋里的客人来说,他们只想远离水泥森林,做一场乡野美梦。穿梭在游客之间,小喻老板用油盐酱醋的自然日常连接起江浙沪皖群体的山水诉求。正如一位浙江阿公离开农庄前的描述:“既有徽商的的传承,又有浙商的精明。”每一帧主客之间谈笑风生的画面,都是一场人间地域相融的浓稠缩影。(文/陈丹 图/摄影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