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9时许,必威赴金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溯之源民宿大厅举行实践成果座谈会。金寨县青山镇镇长陈杰、副镇长马浩出席会议,带队老师刘熠与团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由团队成员2018级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何冰主持。
座谈会上,团队首先播放了支教全程纪录片《“支”短情长》、人物专访纪录片《青恋》和金寨县风光纪录片。就视频的拍摄和剪辑思路,2018级摄影专业学生祝欣、2018级摄影专业学生汪守润和2017级播音与主持专业周乃亮一次讲解汇报。摄影组组长周乃亮说道:“我其实是一名播音生,这一次担任摄影组的组长,带着两名2018级摄影专业学弟学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我们制作的视频虽然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但是看到一部部视频成品,我觉得我们付出的都是值得的。”
会上,团队队长2017级新闻学专业学生闫硕向两位领导汇报了本次暑期实践的开展情况。他从团队前期准备、团队调研和团队支教三个方面展开汇报,从5月到7月,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为暑期实践这一件事努力,就像闫硕在汇报中说到的:“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团队将实践中形成的稿件汇编成集、将实践中拍摄的照片集结成册,分别由新闻组组长2017级新闻学专业学生曹云佳和技术组组长2017级视觉传达专业程学志进行解说。
在展示完团队成果之后,带队老师刘熠上台发言。他用了三个关键字阐述十天的实践活动。第一,“体验学习”,团队队员通过与青山镇群众的交流体验学习当地的生活态度,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每一位团队成员的优点,互相学习;第二,“合作共赢”,在青山镇政府的支持下,团队调研工作和支教工作开展顺利,团队也会尽己所能将青山镇的故事传播出去;第三,爱与希望,他希望传媒素养普及培训班的支教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新闻与传播的梦想,而调研过程中青山镇政府和群众的关爱也让团队充满前进的希望。最后,刘熠用“青山向上走”作最后的总,他希望青山镇能够蓬勃发展,也希望各位队员在之后的学习中遇到山一样的困难依然要向上前进。
青山镇镇长陈杰看到团队的成果之后,做出指导讲话。第一,陈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肯定了团队准备充分,实践基本上走遍了青山镇每一个村庄,内容丰富;从制作的视频、图册和撰写的文稿中,他感叹团队成员“无愧于是安徽师范大学的学生。”第二,他对团队将青山镇作为主要调研点表示感谢。他提到,金寨县是一片红色土地,青山镇在红色基因上寻求绿色发展,“金寨已不是二十年前的金寨,青山也已不是二十年前的青山”。这是第一次有大学生团队来到青山镇调研,他表示团队的到来受到了青山镇广大群众的关注,带来了大学生的活力风采,通过采访、拍摄给青山镇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第三,他代表青山镇党委政府向必威发出邀请,希望与安徽师范大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欢迎大学生们以后常来青山镇开展调研工作。
青山镇副镇长马浩在看到团队十天的成果后,也期待青山镇与安徽师范大学的长期合作。同时,他借用袁枚所作的诗——《苔》中的句子“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作为分享内容。他表示看了团队制作的风光纪录片,他倍感信心,“我本想我们青山非常的不起眼,就像大别山深处的一株苔花,我希望依托各位同学新闻与传播的优势将青山宣传出去,我们青山也能像其他兄弟乡镇一样,要学牡丹那样勇敢地绚丽绽放。”
座谈会上,实践队员积极发表自己的实践感悟。来自2017级新闻学专业的陶露露将自己分成三种角色,第一个是绿色调研组的组员,“在一次次的采访、调研、出稿,都是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实践队员和老师的肯定,都是对我最好的嘉奖。”第二个是传媒素养普及培训班的小老师,“我的音乐课变成全体小朋友们的歌曲大联欢,他们对音乐的投入让我动容”;第三个是实践队员们的陪伴者,“由彼此的不了解不熟悉到亲密无间地打趣,在实践过程中收获了革命般的友谊。”
支教组组长2017级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潘埼分享了自己7天支教的感悟。“跟小朋友的相识到相别,7天,168个小时,虽然短暂,但我收获到了小朋友们真挚的感情,小朋友天真的笑容让我惊喜又手足无措,我唯以祝福回报他们,希望我们新闻传播的种子能种在他们心里,成为他们日后发展的方向。”
座谈会上,陈杰、马浩与全体团队成员亲切交谈,分享感悟,气氛融洽。
“知识是从实践中得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走出书本,走出学校这一象牙塔,走进大山,走进广大群众的生活。成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团队成员在本次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找到了自身价值,新传学子会用自己的力量将青山镇的发展故事传播得更远。(文/曹云佳 图/祝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