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必威 >> 新传学子 >>
【暑期三下乡】张保林:山水野路淬炼“核桃精神”

      “我从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过山核桃,有多大岁数就和山核桃接触了多少年。”张保林两只手的指尖和指甲盖早已被山核桃的汁液浸成了黑色,岁月带给他的划痕清晰可见。合身清爽的短袖,松松垮垮的长裤,沾着泥点的雨靴。他就这么站在停雨不久的孔夫村口,看着一层薄薄的云雾覆盖在青山的顶层。

子承父业,生于山林之麓

      小时候的张保林并没有想到长大后的自己会真的种植山核桃,而且一干就是四十年。那时,他只是好奇高高大大的树上为什么会结出这样的绿果。父亲时而会带他进山,一次又一次的观察使他对山核桃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们从政府方面享受到了更多的优惠政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张保林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同父亲一起从事农作的。三十余年来,在培育山核桃的同时,他还管养着毛竹、板栗等经济作物。但由于山核桃树自然、野生的特性,种植成本相对低廉,张保林渐渐地将产业重心偏向了山核桃,规模也越做越大。受益于父亲的悉心教导,如今,他的山核桃林不仅遍布仙霞,就连临安的天目山片区也有他承包的山核桃树。“家里管好了再到那边看看,每次过去都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

      曾经,天目山北麓的林作物基本上都是竹子。后来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在政府的引导下,农民们把部分竹林改种为山核桃树,张保林便是其中的一员。倘若从栽苗的那一刻算起,山核桃林区至少要过十年才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收益。而在此期间,干旱、水涝、病虫害等都是威胁山核桃树生长的因素。

      “现在树长大了,主要还是怕干旱。气候变化对它们有着太大的影响了。”张保林说,尽管水涝对山核桃的影响不及干旱,可在暴雨或者汛期之际,自己都会打着伞上山观察。如果有山核桃树被大水冲毁,抑或是被泥石流击垮,他就要挑一个晴朗的日子进行移栽工作。“能迁就就迁就一下,好比近地取材。我认为雨天的时候没必要刻意处置它们,因为什么都改变不了气候,就好像人类没有办法征服大自然。”

勤恳实干,扎于山林之根

      炎热的夏天,正值核桃的生长季节。每天上午五点钟,张保林就要起床准备一天的工作了。吃过早饭,背上化肥袋和喷洒壶,和着鸡鸣进山,他觉得这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情。至于在山上的任务,主要是除草、打肥、治虫。他重点指出,正规的林农都会把那些杂草割到底;像那些平日里有其他工作的年轻人,只是出于打发时间的目的来种植山核桃树,却很少有真正的心思来管理它们。在危险的陡坡上进行农作活动时,他被马蜂蜇过,也被长刺扎过。最严重的一次,伤口化了脓。但他没有选择去医院接受治疗,而是回到家后,拿细针将伤包戳破,用凉水清洗干净。这些对于和自然接触颇多的张保林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到了九月份,山核桃的果实已经基本成熟,林农们便开始打拣山核桃。张保林介绍,村里很少有农民会自己加工山核桃。他们通常是将这些绿色的果子销售到仙霞镇中的合作社,由专业的工人对它们进行脱蒲、筛选、晾晒、水煮、调味、烘干、剥壳。在科学技术逐渐成熟的的现代社会,网络订购和电商运营也成了林农们的销路之一。张保林称,在采收季节的某天傍晚,他刚从山上回到家中,便接到了经销商的电话。“电话那头问我采收的具体情况,如果产量高会直接向我预订。”

      2015年,由于宁国林业科技示范户的特殊身份,张保林与宁国市林业局达成合作,与部分林农一同成为了以色列进口肥料的第一批试用人。这种新式多微肥由政府主动提供,以代替存在诸多弊端的传统肥料,配之频振式杀虫灯和生物农药,山核桃的产量、品质与口感得到了极大提升。

      “我们示范户要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把风险给其他农户担掉。林业局当时给我提供了这个肥料,不管怎么样,总要有个人带头,我就借这个机会试一试。”种了一辈子的山核桃,走了一辈子的山林野路,张保林从丰富的人生经历当中淬炼出了与常人截然不同的冒险精神和担当精神。虽然部分种植户仍处于观望态度,但张保林认为,现在很多农民的文化程度仍然不够高,他们常常对山核桃树猛烈下肥。实际上,反季节或是不规范的施肥方法都会对农户自身造成严重损失。

      山核桃为何提前落果、植物细胞为何坏死、树干为何长出真菌……同其他农户交流的时候,张保林也愿意将自己的种植经验告诉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各个方面的难题。事实上,让他们慢慢学会接受新产品和新思维,不光是时间的问题,还需要一点勇气和毅力。

恩谢自然,归于山林之间

      宁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后,非常重视林业科技培训、科技推广及技术服务工作。通过安置采摘网的方式,以张保林为代表的农户实现了收集自由落果的梦想,采收环节中的危险系数大大降低。他除了感激方针引导与政策支持之外,还感激着养育他的这片山水野路。“我们种出的东西不算高级,但土生土长的人是最淳朴的。要让老百姓吃的安心,吃的是无公害的产品。”

      这么多年下来,他已经成功摸索到了山核桃的生长规律。植物同人一样,也是有生理的。张保林会在养护山林的过程中,仔细区别每棵树的生理期。比如,春天是抽枝展叶的季节,他能够根据每棵树的长势来分析它们需要吸收的养分。张保林觉得这片山林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光是要心疼它、关爱它,还要对它有所负责。

      “这些水潭里的水原来都是清澈的,用手捧起来就可以喝。后来参观的人多了,瓶子都堵在水口。”他用短短的两句话把今昔作了强烈对比。左旁的山泉涓涓流水,右处的纸袋沾满泥灰。“看见会感到很痛心,每次上山都要搞一个大袋子,把垃圾装进去。肯定都要带走的。”

      脚踏实地,恩谢自然;勇于尝试,环保致富——这是张保林的生活理念,也是他从“靠山吃山”中淬炼出的“核桃精神”。(文/汤晨琛 图/孙国瑞 叶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