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必威 >> 新传学子 >>
【暑期三下乡】本草“迎春风”:老天饭,要多吃几口

       吃了一辈子“老天饭”的老药人知道,中药材的“春天”到了。

靠山吃山,皈依自然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东依天目山,西靠黄山山脉,素有“安徽东南门户”之称的宁国,依靠境内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大力发展林产业。而位于皖浙交界处的仙霞镇,近年来更是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打造“宁前胡”品牌,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原始山林成为了野生中药材生长的庇护所,他们隐匿于丛林之中,在层层植被的掩护下,淬炼出了中华本草中独特的一味。

      仙霞镇孔夫村的吴少华已经采了三十多年的药了,“采药都是好几个人一起上山,一个人哪里敢上。”有时上山一两天,他就带个篷布上去,席草而睡。“如果在山上看到有下雨的趋势就一定要返回去,就怕山洪爆发,很猛的,迟了一点可能就不能过活的。”寻药艰险,吴少华翻山越岭,孜孜以求,穷尽了半辈子去探索大自然赋予中药材的奥秘。

      “主要还是靠山吃山。”吴少华深知,采药讲究取之有度,靠山吃山亦要养山。所以祖祖辈辈立下了这样一条规矩,找到的药材不能全部带走,要把小块的根茎埋回土里,等来年的破土重生。这是一代又一代老采药人凝结而成的智慧,敬畏自然,顺应回馈。

因地制宜,打造品牌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中提出要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中药材绿色循环经济。突出区域特色,打造品牌中药材。宁国特色中药材宁前胡,素以个大、皮黑、条长、肉白、质软、香味浓等优点而著称,其性微寒,味苦、辛,有疏风清热、止咳祛痰之功效。是当地大宗药材之一,尤以仙霞镇所产品质最佳。

      “一方面为了响应国家生态保护,其次是有些药材价格高好赚钱,所以现在家家户户都会种一点黄精啊、前胡啊、白及啊。”仙霞镇太阳村的吴荣有指着农田里足有一米高的前胡,长势喜人。七月采之,外黑里白,待八月结实,可采根曝干,同样,陈晒烘干也值得考究。

      “以前条件哪有这么好,采药采回来就卖,或者把新鲜的晒干了卖,但要是碰上下雨天就完蛋了。”吴荣有回忆起那个烘房极少见的年代,乌云的停停走走揪着药农的心,“后来农田里种的规模越来越大,就有了烘房。”从中药材进入烘房的那一刻起,吴荣有明白自己在接下来的一天一夜都不能睡好觉了,但悬着的心也由此放下了。

新陈更迭,二次开发

      药材生意靠的是山,看的是天,将收购回来的药材陈晒烘干、袋装冷藏结束后,仙霞镇仙霞村的祝光荣松了一口气。但他又有了新的担忧,岁月不饶人,如今祝光荣再想要上山已是力不从心。  

      但更让他担忧的是,自己的衣钵如何继承。儿子不愿意上山,到现在就只负责在药材市场的周转倒卖,“家里晒起来的干货他认识,苗很多都不认识,像海桐皮的叶子他到今天还不认识。”祝光荣深深地叹了口气,“年轻人都太急躁,不肯上山。” 同样的担忧出现在吴少华身上,“很多人现在都不愿意上山了,上班一两百块钱一天,采药爬山爬得累死也没有几个钱,一般都是没什么事情做的时候再上山。” 他担心野生药材会淡出年轻人的视线,祖辈相传的采挖技术也将成为历史。

      “说到底就是中药材还没有深做下去。”祝光荣指着院子前整齐铺陈的药材,“这些东西不仅可以治病,还能做成很多东西,像饮料啊、酒啊,做的东西多了,能赚钱,年轻人才肯干。”他守了三十年的小院子,却未拘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企盼着中草药的进一步开发。

      本草得之于山林,在以“两山”理念为发展底色下的仙霞镇,开启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新篇章。而趁着本草的“春风”,人们也在观察它、享用它、转化它,不断获得更高的生存智慧。 牢牢捧住“老天饭”,还要多吃几口,这就是执着而专注的中国人的生存之道。(文/2017级新闻学王璐妍 图/汤晨琛 叶俏薇 楚天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