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必威 >> 新传学子 >>
【调研在行动】初入徽州大地 探索非遗文明——安师大赴黄山特色文化保护与利用现状调查团队首日实践活动

    理论源于实践,调查收获真知。6月30日,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安徽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调研赴黄山团队展开了首日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兵分两路,分别前往黄山市屯溪县及郊区、池州市贵池区,对当地民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文化传承人等进行了访问和调研。 本次调查分三个小组同时进行,每个小组由三名成员组成,分别负责采访、访谈记录(录音、笔记)和摄影拍照工作,首日实地调研按照前一天晚上小组会议分配的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屯溪县的访问调查中,队员们主要围绕徽州民歌、徽州竹编、歙砚制作技艺、徽派版画、漆器髹染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大众认知、传承人社会地位及影响等话题,对不同行业和不同年龄层次的民众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采访,实践队员们领略了黄山徽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也发现了徽州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中的问题,当地民众对这几项传统非遗项目传承和发展状况的了解不够深入,当地相关部门保护意识也不够强。

    当天,实践团队中另一个小分队在社会实践指导老师秦枫的带领下,特别前往池州贵池区文化馆对当地的罗城民歌、青阳农民画和青阳腔等进行了调研。秦枫老师主持采访文化馆主任,队员熊贤智等对罗城民歌的传承人姜秀珍老人进行了访谈。访谈中得知姜秀珍老师曾经做过安师大的老师,让实践队员们倍感亲切,采访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顺畅有序地进行。通过和姜秀珍老师的深入交访谈,队员们了解到罗城民歌的发展和其他传统非遗项目一样正面临着失传危机,而创作人才的缺失、资金匮乏正是导致这一危机的原因,姜秀珍老师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注意,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第一天的调研活动伴着落日余晖结束,虽然很辛苦,但所有队员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作,成功打响了本团队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一枪!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接下来的暑期实践中,队员们将对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管部门、文化企业等主体进行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从多个主体视角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文/图 “安师大赴黄山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调研”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