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必威 >> betway唯一官方网站 >>
昨天、今天和明天——暨南大学申启武教授做客我院畅谈中国广播发展史

    6月1日下午,暨南大学硕士生导师申启武教授应邀来到必威四楼会议室,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广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讲座。学院副院长沈正赋教授、新闻系主任马梅教授以及部分研究生聆听了讲座。讲座由沈正赋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前,沈正赋首先用简洁的开场白介绍了申教授工作和科研的经历。作为我校中文系1983级校友,申教授曾在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十余年,2003年调入暨南大学必威,主要从事广播理论与实务,曾担任“中国新闻奖”评委,主持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的多项社科项目,有近二十件广播作品在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评选活动中获奖。

    广播的过去:从延安窑洞走向全国。讲座伊始,申教授1940年延安的新华广播电台开始谈起,以时间为轴线,从历史角度为大家介绍了我国广播的发展历程。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窑洞“直播”文艺节目到“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从《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到刘兰芳的《岳飞传》,从广播的热线点歌谈话到中国广播网的开办,申教授用一档档大家耳熟能详的栏目和事件勾勒出中国广播的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同学们专心听讲,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

    广播的现在:营收平稳,逆势上扬。“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当今传统媒体市场营收呈现下滑趋势,尤其是报纸更是‘断崖式下滑’,但是广播营收基本平稳,甚至出现逆势上扬现象。”申教授的一番话打破了很多同学对于广播的刻板印象。

    申教授从2014年全国广播营的收宏观层面和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广播营收微观层面来论证这一观点,分析其原因,他认为主要有三点:首先是目前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以私家车为主体的庞大移动群体不仅壮大了广播的潜在收听市场,更为广播营造了良好的广告环境;其次是由于社会老龄化为广播奠定了坚实的受众基础;最后广播在与新媒体互动与融合中创新了节目的内容和形态,丰富了听众的收听选择。

    广播的未来:传统媒体的“变”与“不变”。作为三大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站在媒介融合的拐点上,将何去何从呢?申教授认为媒介融合并不意味着传统广播的消亡,但是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广播受众的收听需求,传统广播将会在“变”和“不变”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所谓的变的“变”意味着传统广播应该借助媒介融合的发展契机,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以崭新的媒体形象展现在听众面前。但是这里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也是为了维护传统广播的媒体形象,拓展传统广播的功能和优势,而不是传统广播功能和优势的丧失。“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本质。

     对于广播的未来,申教授预测在五到十年内,传统广播的主体地位将难以撼动,但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媒体将会成为潮流和趋势。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车联网、广播APP等技术的发展,广播将会更多形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你在开车的时候说一声放周杰伦的歌,车载音响立马就响起了周杰伦的歌曲。”讲座尾声,申教授用一句俏皮的话感染了在场的师生,同学们也以热烈的掌声回报申教授两个小时的授课。

    最后,沈正赋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指出作为必威的学生,对于广播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是找工作还是做研究,广播媒体这块领域都是大有可为的。

    “精彩的讲座虽然很快结束了,但是申教授给我们分享的知识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现在就想回去找部广播听节目。”一位在场的研究生这样评价道。(必威研究生会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