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环境及学生受助后的学习生活情况,有效落实学校资助育人的“暖心”工程,必威结合资助工作实际,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回访工作组,深入生源地,走进贫困生家庭,扎实开展2015年暑期“百家回访”工作。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细致安排本次走访活动,紧紧围绕“广覆盖、零距离、重实效、勤总结”的原则,在学院副院长沈正赋、党委副书记宋静的带领下,回访工作组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深入六安霍邱县、寿县、金安区、裕安区、宣城等多个县区乡镇、山区和农村,对1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家访,给每个受访家庭送去慰问品及慰问金,并在走访过程中全面收集学生家长对资助政策体系以及资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这太偏,路不好走,这么老远老师还来看望我们,谢谢你们平时照顾我孩子”、“家里小孩多,小孩上学负担重,多亏国家政策好,老师关心,小孩上学安心”、“我们没文化,小孩在学校多亏老师照顾,谢谢!”……这是实地回访过程中学院领导、老师们听的最多的话语,虽然都是地方话,有时听不太懂,但言谈间真实感受到了他们对国家资助政策的感激之意、对学校的关心培养的感谢之情,他们质朴的语言和憨厚的笑容、感激的泪水、手拉手的挽留,更加坚定了学校资助育人的工作信念,更加明确了工作的责任和使命。受访的学生和家长对老师们身体力行、长途跋涉来到家里而感到惊喜和感动,对老师介绍的学校各项资助政策措施和给予的关心帮助表示感谢。
回访的家庭大都分布在乡村中,道路泥泞,行车不便。每到一家,学院领导、老师与每一户受访学生和家长进行深入交谈,详细了解并记录了贫困生家庭的基本情况、生活条件、收入来源以及学生暑期在家的表现,同时向家长详细汇报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表现和受资助情况,耐心细致地解读了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绿色通道”、勤工助学等各项资助帮扶政策。询问了解家长主要经济来源和存在的实际困难,商议了长远解决办法。热情解答学生家长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听取家长对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与家长一起对学生今后的就业问题进行了探讨。
我们的脚步有限,我们的关爱无界,我们的能力有限,我们的温暖无边。在回访慰问中,回访工作组对学生们不幸的家境和坎坷的经历感慨万分,为寒门学子逆境成才、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长达两周的实地回访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帮困育人机制和接地气、连民心、宣政策、促工作的“四重”走访效果。通过走访了解学生真实的家庭经济状况及其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有关情况,为我院2015-2016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办理和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发放等提供实证依据;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学生家庭,认真听取困难学生和家庭对学校资助工作以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建立了家校沟通互动平台,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联系,拓展了资助育人渠道,为有效地帮助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并顺利完成学业和进一步做好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构建全方位资助体系,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做好经济困难学生成才引导,加强心理知识和诚信教育等途径,关爱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构筑起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保障线。
据悉,本次暑期实地回访是学院2015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回访工作的重要部分。此外,学院还将通过电话、网络、座谈会等方式详细了解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人和家庭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更好地推进该院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百千万”走访活动能够成为一项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实效性工作。在深入调查和全面掌握贫困生学习、生活、工作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全方位、立体式、多层面地完善资助体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构筑起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保障线,兑现“决不让一名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庄重承诺。“精神解困”与“经济解困”同等重要,在对学生实施经济资助的同时,对学生实施精神资助,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受助思源、获奖思进、传递爱心、回报社会”。(文/图 孙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