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记者的采访,曹青青显然有些惊讶,“为什么想到采访我,学院里值得采访的人很多啦,我没啥好写的。”她自己也进行过很多采访工作,像一些创业典型、学院的老师等等,和他们比起来,她觉得自己特别的普通。
曹青青是今年省双优生获得者,对此她却只字不提。在别人眼中她是学霸,大学期间连续四年获优秀学生奖学金,其中两次是一等奖学金。而在她口中她却只是个不爱学习,成绩也不咋样的普通学生,她说自己和保研的同学比起来,成绩跟本谈不上有多好。记者问她大学期间做的比较特别的事,她提到了自己的实习经历。她在杭州日报实习期间以实习生的身份接了政协的线,跑了杭州市的两会,几乎零经验的她顺利地完成了整个报道工作。“这也没有很特别吧,放大了来看其实并不怎么样,”草青青如是说到。
而谈到和新闻的“缘分”,曹青青有些不好意思,直说自己当初特别的天真,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自己特别可爱。她报安师大的新闻专业有着一个很特别的原因,源于自己特别喜欢的一部电视剧——《海派甜心》,也希望自己能像剧中的女主一样成为一个DJ,每天晚上随便切换自己喜欢的歌,和听众聊天。但其实经过后来的学习才知道自己的小想法破灭了,电台主持和新闻之间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关联。也是因为这个,刚开始的她也没有明确的新闻理想,但是随着四年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她逐渐地对新闻产生兴趣,并决定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把新闻作为事业来奋斗。“这谁能想到啊,当初最没新闻理想的我却爱上了新闻,走进了新闻行业。”
曹青青在专业的学习上颇有心得,“我觉得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大一刚进来我就决定在专业实践方面要多花费些功夫,所以我加了记者团等组织。”大一那年曹青青参加了校团委的志工部,新雷锋志愿者的宣传部,记者团。经常跟着学长学姐去采访、写稿子。而这样的工作可以说占据了她生活学习的一大部分。一方面记者团承接了安徽青年报一块的采访任务,她需要定期(半个月的样子)出稿子;另一方面要配合校宣传部做一些采访工作。《师大新闻》开始制作的时候,相关的责任老师邀请了表现突出的她加入进去,做了十几期的节目。
之后谈到实习的,她在这上面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大二的时候在杭州市余杭区广播电视台实习了差不多一个暑假;大四在学院的推荐下去了杭州日报实习。后来因为报社不招人,她便参加了杭州日报下属网站的招聘,从事的还是采访写稿的工作。实习期间她负责跑政协的线,正好碰到两会,便担任了两会的报道任务,全程采访、拍照、写稿。“最后也算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报道任务吧,没出什么差错,还是挺高兴的,毕竟我是新人嘛。”
提到兴趣爱好,曹青青说了很多关于书的事。“(我)蛮喜欢看书的,但是看书的话一般只看纸质书,看到哪段文字有感触的话就随时立刻记下来,我觉得这样突然之间的感悟是比较重要的。这也是电子书所不能达到的,所以我爱看纸质书。”谈到看书的偏好,她说自己一直保持看杂书的习惯,了解多方面、多类型的知识,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新闻专业的要求。她说,学新闻要保持一种对什么都很好奇的心态,自己也比较喜欢接触新的事物,所以书看的也比较杂。
她也喜欢弹拨乐器,而且更偏向于中国古典乐器,小的时候学过中阮(古琵琶的一种)。现在她还在自学尤克里里(一种四弦的吉他),一开始觉得比较有难度,学了一段时间后相对来说轻松不少。
曹青青一直给记者一种邻家姐姐的温暖,说话也比较感性。说自己的大学生活,她特别感谢有些人的帮助。第一便是室友,大学四年说起来室友是特别重要的存在。她自嘲自己是一个特别丢三落四的人,经常需要室友帮她找“不知所踪”的东西。“真的特别感谢室友,我自己是独生女,有的时候可能比较自私、冷淡一点。但是我的室友们都特别的热情,我在她们的影响下也改变了很多。”另一方面她表示挺感谢辅导员马星宇老师的,因为他在新闻道路上对曹青青起了一个指路人的作用。马星宇说自己是一个对信息很‘饥渴’的人,在马老师的熏陶下,她的新闻敏感度也是在不断加强。
曹青青最后特意提了她刚进记者团的一件小事,她至今都记忆犹新。有次团长拉我去帮他拍一段视频作业,录完之后他说了一句“曹青青从来不会让我失望”。“大一的新生还是特别需要前辈的支持和鼓励的,团长的那句话真的让我特别感动。”话语充满了留念。
“我是目标比较坚定的,一直按着自己的目标走。而且我觉得做人要多和之前的自己比较,只要能比原来的自己更进一步就好啦。”她这样说道。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标准,一步一步坚定前行,过的是自己的生活,尝的是想要的快乐。(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