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必威开学第一期 (总第51期)“第5楼”读书会在学院楼502室举行。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第5楼”读书会由我院翟光勇老师组织创办,2013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五年。本次读书会分上、下半场,分别由翟光勇老师和马梅老师主持。广告学专业的魏岚老师和2016级新闻传播学研究生赵将分别担任主讲人,吸引了来自学院各年级、各专业近50位同学及老师参加。
翟光勇老师做了简短的开场白。随后,魏岚老师主讲尼尔·波兹曼的经典著作《娱乐至死》。该书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魏岚老师进行了作者介绍和著作相关内容阐释。她认为波兹曼的电视娱乐化研究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在媒介研究的人文立场、忧患情怀、批判态度和科学方法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泛娱乐化确实是社会进步的一大障碍,但是当下的媒体环境还没有达到一个娱乐至死的境地,娱乐也并非是肆意践踏人类文化的元凶。翟光勇老师就波兹曼和其“老师”麦克卢汉的观点存在异同之处与在座读者展开讨论。他认为,大家应该用多元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同时,他也就媒介环境学的学科建制、推广普及和研究对象的特性方面,综合概述了波兹曼的学术贡献。
读书会下半场,我院2016级研究生赵将同学主讲《乡土中国》。他从作者生平、成书背景、章节内容、关键词分析等方面介绍了著作相关的主要内容,并且融入了自己的反思。他从乡土裂变的表现来反衬现代化所带来的弊端,认为乡土社会不应该成为国家可以任意打扮的“灰姑娘”。马梅老师在提到乡土中国的裂变和现代化的关系时表示,农村的“空心村”是最好的例子,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出去务工,“三八”“六一”“九九”部队成为农村的主力,相应的教育、养老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她认为,只有形成农村“主体性”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才能消除外界对农村的误解,让乡土中国找到文化自信。就这个问题,马梅结合自己实践的经历,给在座读者分享了阜阳市南塘村的“新乡贤文化”建设。农民在空余时间里创办读书角,开展丰富的休闲活动,给外界展现了不一样的“身体叙事”,改变外界对农村的看法。在座读者主要探讨了乡土中国的裂变和现代性的关系等问题。翟光勇老师将这个问题延伸至当下的“新农村”问题上。他认为,构建“乡土文化认同”和“自我身份认同”才是解决乡土裂变的主要依赖路径。只有建立了乡土文化自信,现代化潮流中的人们才能找到“文化的根”。
作为一档秉持“只有对话,没有权威”的读书活动,“第5楼”读书会是我院开展的读书特色活动,自创办以来一直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师生的充分喜爱。读者抱有最轻松的状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思想的碰撞中增加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在积极踊跃的讨论和发言中锻炼思维能力,在即兴的思考中增长见识,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本次读书会是本学期第一期,在接下来的读书会活动中,“第5楼”读书会将继续积极准备,认真筹划,科学安排,为学院师生搭建学术自由交流的平台,营造良好的读书、学习和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