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题”第五期学生党员培训班迎来第六讲,学院副院长赵昊为学生党员带来主题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下的实践》的党课,解析和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内涵、产生的历史条件、本质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内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形成。
课上,赵昊向学生党员们讲授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文艺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并从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观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本质来阐释它的内涵。赵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传播、接受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他重点分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形成,并告诉学生党员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其鲜明的现实性、强烈的革命性与极大的未来指向性而介入中国现实社会变革中来,与中国社会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势头越来越强烈。
赵昊带领学生党员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五个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又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五个方面带领大家学习了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化的内容。
赵昊向学生党员们展示了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的我院学习的文艺实践,各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成果,他们深入基层,贴近人民,真正做到了践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其中的优秀作品如《一个教师的学校》、《求知》、《我要上北大》、《幸福的瞬间》、《“向阳花”的一天》等体现了我院的学子们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精神。赵昊寄语学生党员们学习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在实践中进行学习。
近两个小时的授课,赵昊严谨、一丝不苟的讲述结合身边具体的事例,使党课班的学员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有了一个清晰并且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文/罗凡 图/刘静雯)